藝術只是媒介 共享的感動才是美
(展覽時間已延長至8/28止)
如果有機會走訪法國巴黎的人,想必一定會把握機會參觀羅浮宮以及奧賽美術館,不論是建築本身的歷史意義,抑或是裡頭豐富的館藏文物和藝術品,都吸引著喜愛藝術的人前往朝聖。
而這次來到台北故宮圖書文獻大樓的特展區舉辦30週年的奧賽美術館大展,展覽至今年8/28止,把握難得的機會,我和公司董事Minnie相約一起去欣賞這場視覺與心靈的絕妙饗宴。
奧賽美術館展區主要展出的作品,展出包括梵谷、米勒、雷諾瓦、莫內、塞尚、高更、竇加、秀拉與德拉克洛瓦等藝術大師共69件經典畫作。承襲了古代到現今的美,展覽共分為五大區,分別是:
- 古典與浪漫主義
- 學院派與寫實主義
- 印象派與自然主義
- 象徵主義與折衷主義
- 20世紀現代藝術之起源
藝術的偉大意義,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
一走進展場裡,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藝術大師的真跡,雖然生活中常常看到這些畫作的相關製品,但當真實的作品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那種撼動人心的震懾力,無論經過多久時間,看過多少次,那種感動絲毫不減。而在看展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經典的印象派大師莫內於1878至1879年創作的『維特伊雪景』,整個畫面呈現冷色調,沒有取巧,有的只是一筆一筆帶入的感慨與孤寂的靈魂,經導覽人員解說後才知道,原來1878年莫內歷經了喪妻之痛,所以才會給人如此沉重、透不過氣的感受。
我喜歡欣賞畫作,因為看畫不具備任何標準,可以不知道歷史背景,只是純粹欣賞畫面的美感,我也會學習去欣賞,而且熱在其中,因為可以不斷從畫作中得到感動,然而觸動人心的不是畫家們的超群技法,而是他們所流露的真實情感,反映畫家與靈魂的決斷。
莫內的畫作之所以動人,就是因為他是莫內,就像許多藝術大師一樣堅持走自己的路,他們在每一幅畫都試圖彰顯自己,遠勝於畫中的主題,有時候是多樣的,也可以是單一的,即使是已故的畫家,他的靈魂也化作藝術中畫面本身之外的美,跟著畫作永遠長存。
公司同仁觀展心得分享
實習生 陳怡婷
睽違了20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承辦了 [印象˙左岸 奧美術館 30 周年大展] 位於亞洲區的最後一站,而我也撥空前往此展,感受遠從巴黎來的藝術衝擊。
這一幅是廣為人知編號第20號,米勒的拾穗。米勒是寫實主義下的自然主義畫家,所以他在以農村生活這一類的平凡素材中用著細膩的金黃光線與模糊化的背景來柔化三個主角們拾穗的辛勞,另外,即便主角們只是平凡的農婦,米勒以極低的仰式視角,讓他們彷若史詩裡的英雄般,充滿威嚴與不可撼動之力。畫中挑高的地平線更是讓風景變得無比寬闊,體現了他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米勒的這一幅畫涵蓋了很多的社會議題,當中有許多問題是還存在於現今社會的,包跨勞動家庭不可翻身的命運和資本主義下的貧富差距等。我喜歡米勒的這一幅畫不僅僅是因為它帶給人如微風般自然又柔和的親近感,更因為它隱性又真實的點出了社會中存在於低收入家庭的問題,讓人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更開始思索改善社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