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盒裡的創新》

by 陳美琪
892 views

琪愛分享029

20140327001s

 

2013年11月我在「全球企業家班-華頓模組」初次讀到樂高個案研究,講師是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大衛.羅伯森博士(Dr. David Robertson)。他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創新與科技管理的樂高教授,也是《玩具盒裡的創新-樂高以積木、人偶風靡10億人的秘密》的作者。(Brick by Brick:How LEGO Rewrote the Rules of Innovation and Conquered the Global Toy Industry)

Lego樂高個案研究非常吸引我:從木頭到塑膠材料的改變、嚴格控管產品料號和開發紀律、客戶分級達成產品差異化、電子遙控的附加價值,以及透過策略合作夥伴(包括設計師和玩家)讓產品更深入市場。

可以讀好書,但是不能獨樂樂。所以,今年3月份的勤誠主管讀書會,在陳振祥教授的指導下,我和公司夥伴們好好研讀了《玩具盒裡的創新》這本書,一起學習如何把書中堆疊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樂高積木?

★    博客來:玩具盒裡的創新-樂高以積木、人偶瘋迷10億人的秘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2151

 

首先簡單介紹《玩具盒裡的創新》這本書,它講的是1932年生的樂高企業八十多年來的成長和失敗,但始終是「持續的創新」:三十年代LEGO以鄉下木作工坊起家,逐漸改以塑膠積木發展成為丹麥第一的玩具業者。到了八十年代,樂高系統成為建構式玩具的領導品牌,銷售額維持每年兩位數的高成長。隨著數位電玩時代的來臨,樂高在九十年代經歷長達十年的虧損,2003年宣布頻臨破產,原因竟是:「失控的創新」。痛定思痛之後,樂高回歸核心價值的創新,才開始鹹魚翻生,獲利和營收連續成長至今,成為全世界最賺錢和成長最快速的玩具公司。

作者羅伯森博士說:「樂高的創新,不在於開發單一酷炫產品,而是著重發展系統。讓任何時期出產的樂高積木都能相互結合,讓孩子永遠玩不膩。」樂高之所以成為樂高,其核心精神還是在於「質」一種近乎偏執狂的自我要求。每顆樂高積木的凸點直徑都是5毫米,上千億顆的樂高積木的檢測誤差值是0.002毫米,只有一根頭髮寬。因為堅持這樣的品質,讓每個積木完美結合。即使是五十年前生產的積木,仍然可以跟今日生產的積木結合。

 

丹麥語 Det-Bedste-er Ikke-For-Godt

翻成中文「只有最好,才是夠好」正是樂高企業的精神標語,也說明了其堅守的信念。

 

值得學習的是,樂高對於高品質要求的信念也反映在企業永續的根本:將本求利。樂高開模的費用很貴,一個模高達25萬歐元。因此設計師設法用現成的積木,以獨特的組合來打造新的玩具組合,也可以說「扣搭積木的彈性」奠定了樂高企業的基石。

對於從事技術行業的我們,覺得樂高個案特別有意思:如何結構人的思維?如何把材料組合在一起?什麼樣的工法才行得通?結構上的強弱在哪裡?而樂高所遇到的挑戰,也是許多企業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包括產品定位搖擺、消費者喜好的改變、企業轉型和紅海市場的廝殺。

記得我在華頓模組上課時,羅伯森博士這麼說:「如果你只是簡單地將樂高企業的創新體系照樣搬到你的公司,那麼你不會取得相似的結果。我也絕對不推薦你去複製樂高所犯的錯誤-等到公司發生危機,差點破產之後,管理層才不得不大刀闊斧的改革。毫無疑問地,當需要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時,大家還是寧願避免逆轉帶來的痛苦,最好是無風無浪地前進。你必須有自己的想像力和經歷,決定怎樣做才最有利於你的公司。畢竟,最終要靠自己來行動。」

沒錯,畢竟,最終要靠自己來行動。

 

20140327002s

 

★    20140412 文茜的世界周報-樂高的故事

 

★    國家地理頻道:超級工廠  樂高積木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