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檳的故事(下)-月是故鄉圓

by 陳美琪
999 views

像是長年沙場的將領﹐作戰早內化成本能﹐只是回鄉十年﹐腦中沙盤推演的已然不同。

青壯外移和偏鄉發展停滯是互為因果的難題﹐「我最大的希望是有一天組成產銷合作社。」黃大哥認為果農作工序複雜或經濟效益不高﹐會讓青年返鄉卻步﹐反之﹐運用科技栽培﹑經濟價值高的菇類栽種﹐有機會為其鋪路。

那日帶我們參觀栽種杏飽菇的庫房﹐從菌包講到產銷經濟﹐一庫可產幾株﹑一年可銷幾噸﹑一頓批發價多少﹑扣除後段開銷的利潤…好腦袋顯露無遺﹐對於產銷合作社也有預想﹐「返鄉的年輕人可以透過農業政策提供的低利貸款和補助購置庫間﹐其他像是場域﹑菌絲﹑菌包我都可以提供﹐他只要管好後段製程﹐要種出什麼品質和多少產量就看自己每天要付出多少時間和心力來照顧。」

除了生產﹐他也正在規劃善用過去在企業做經銷的經驗﹐發展出多樣化的包裝﹑食譜和通路﹐「想把本來跑出去的人拉回來﹐養活四﹑五十個家庭﹐就能活化整個村莊﹐包括學校﹑老人照顧﹐這個模式若成功就讓人家來copy。」

感恩父母   回饋故鄉

當年想「風風光光的回來﹐讓爸媽能活得沒有拘束」﹐但回鄉後﹐才發覺父母的庇蔭原來更多。

黃大哥說母親不識字﹐但烹飪一流﹐也很懂民俗禮節﹐鄉下地方最重視的就是喜喪儀式﹐所以她經常到村莊各戶幫忙﹐「就是最雞婆的阿嬤啦!」;父親則是個做事很道位的人﹐鐵工﹑木工什麼都會﹐信仰一貫道後﹐兩位老人家就到處煮飯﹑蓋道場﹐甚至幫到泰國去。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父母的廣結善緣在冥冥中帶來許多助力。

黃大哥的咖啡園在開墾初期就遇上瓶頸﹐各種農法眾說紛紜讓他無所適從﹐所幸想起母親以前常常去古坑荷苞山的道場﹐聽說那邊的果園現在改種咖啡﹐於是上網一查發現是有名氣的咖啡園﹐便請女兒「報上阿嬤的名字」﹐試著聯繫。沒想到居然真管用﹐對方回說:「這裡是你阿公開墾的﹐你阿嬤來教我們煮吃的。」於是從樹怎麼種﹑設備跟誰買﹑怎麼操作﹐傳授了整套知識﹐才有了今日農場裡的咖啡樹結實累累。

父母樂於付出﹐深深影響黃大哥﹐現下除了自己的健康﹐心中排序便是家庭﹑家族和社區﹐「我很樂意關心﹐把身上對他們還有價值的東西分享出去。」所以十多年前和家族成立了一個沒有登記的基金會﹐名字同樣是富禮﹐取「富而好禮」之意﹐主要針對鄰近幾個鄉裡的學校認養﹑邊緣戶照顧﹐以及造橋和古蹟修建﹐尤其對母校仁和國小的贊助已持續十多年。

「我怕將來沒有母校啊!」仁和國小跟多數偏鄉學校一樣﹐因人口外移和出生率下降而背負招生壓力﹐黃大哥對母校很有感情﹐走在鳥鳴綠意的迷你校園裡﹐當年和同學嬉戲的路線還清楚記著﹐所以每次聽說校長有煩惱﹐總會聆聽並給予支持。

學校的龍獅隊﹑才藝隊出去比賽﹐他都會招待住在家族經營的飯店﹐2015年捐了五十箱「愛的書庫」﹐2016年起為學校課後照顧班的運作提供協助﹐長年襄助讓學校師生都對他不陌生。「有次蹲在水溝邊拔草﹐兩個小孩騎單車過去﹐大叫:『總裁!』﹐把我嚇了一跳﹐但我知道一定是仁和國小的學生。」黃大哥眼裡帶著滿足的笑意﹐「緣分來了﹐我不會放過也不會讓它變冷﹐我會用很認真的態度去讓緣分圓融。」

支持健康農食﹐勤誠動起來

杏飽菇有「素食界牛肉」的稱號﹐根據食藥署的資料﹐每100公克杏飽菇的熱量僅約40千卡﹐蛋白含量2.5公克﹐膳食纖維2.9公克﹐還有鉀﹑鈣﹑磷﹑鐵﹑鋅等多種礦物質﹐是最能兼顧健康與環保的飲食選擇。

黃大哥自從開始種菇後﹐肉類攝取減少五成﹐健康有了大幅的改善﹐最讓他訝異的是連難纏的乾癬和斑點也有所消退。Maggi有感於杏飽菇對健康的好處﹐興起推廣念頭﹐尤其前陣子疫情正烈﹐很多同仁從餐餐外食轉變為晚餐及周末在家開伙﹐勤誠因而發起了杏飽菇團購活動。

由於富禮農場先前並未有與企業團體合作團購的經驗﹐所以這次從DM文宣到簡易食譜推薦﹐皆由勤誠同仁協力製作﹐由於響應踴躍﹐短短二周訂購近300包﹐所以過程中還是發生了配送數量有誤﹑日期更動等小小狀況。秉著「多做一小步」的精神﹐同仁除分享與綠農合作訂購洋蔥的經驗(參閱:用善念挺理念,友善農耕為土地拚搏永續 )﹐也上網蒐集其他網購農產訂單的優點﹐及免費的線上訂單管理﹐提供給農場參考﹐希望能協助改善訂購流程﹐讓農場能順利推廣優質農作與健康飲食。

福委會發起杏飽菇料理大會串﹐意外發現原來大家都頗具廚藝﹐三杯﹑十全﹑清燉﹑滷﹑烤﹑炸﹐各式料理手法讓杏飽菇的營養多汁成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上桌美味。

延伸閱讀:

阿檳的故事(上)-甘蔗田裡的武士魂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