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by 陳美琪
1103 views

"告訴我﹐你打算拿這個瘋狂而寶貴的人生怎麼辦?"

美國詩人瑪莉奧利佛(Mary Oliver)的詩句深深打動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感嘆但願當年能過得更瘋狂﹑更大膽﹑更勇於冒險﹐然而高齡88歲的韓第在人生路上譜寫與眾不同的履歷也足以證明了他的豐盛與前瞻。

1932年出生於愛爾蘭的牧師家庭﹐在牛津大學攻讀古希臘羅馬文史﹐第一份工作在殼牌石油的新加坡分公司擔任管理職﹐而後到麻省理工史隆學院進修﹐回到英國後創辦菁英齊聚的倫敦商學院。經歷至此﹐似乎符合世人對大師養成之路的印象﹐但沒想到49 歲那年﹐他實踐了讓自己享譽全球的「S曲線」﹑「組合式生活」﹑「跳蚤工作者」等理論﹐離開大型組織的庇蔭﹐以自由作家﹑演說家﹑廣播節目主持人﹑教授﹑企管顧問等角色活躍在多重舞台﹐套現在的用詞就是「斜槓」

韓第的21封信 助你啟動疫後人生

圖片來源: 遠見雜誌/ 天下文化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3397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之前在介紹郭瑞祥教授《人生第二曲線》時曾概述了韓第的「S曲線」﹐這次推薦的《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則是他回顧人生﹐並為下一代(他的孫兒)寫下的21 封信﹐探討了生命的本質﹑工作﹑信仰﹑家庭…﹐有管理的觀點﹐但更多是哲學思考。

讀的過程﹐我不時浮現有如韓第對瑪莉奧利佛的詩句相見恨晚之感﹐這本書推薦給還猶疑在人生各種選項﹐尤其是對工作與生活感到迷惘的年輕人﹐以及尋求生命意義﹐渴望貢獻己力開創第二人生的朋友們閱讀。以下分享其中四封信的讀後感﹐並節錄該章節的佳句﹐希望能有所幫助。

[第1封信世界會改變

有人送給韓第一條茶巾﹐上面寫著1940年前人們的認知﹐諸如那個年代大家都是先結婚再同居﹑fast food指的是大齋節期間吃的食物﹑Big Mac是指過大的雨衣﹑年輕男子戴耳環更是前所未聞…對照進入自動化的現今世界﹐似乎有點矬﹐但韓第提醒我們:「今天看起來很炫的技術﹐終有一天會變得平凡無奇。」

我在筆記裡寫下「謙虛」與「彈性」﹐前者是對應不斷變動時代不必須懷有敬畏心與適應力﹐後者是向古羅馬人深諳的「時代改變﹐我們也跟著改變」學習﹐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保持創新的態度與渴望﹐是使我們能與時代並進的唯一方法。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說﹐你絕不可能兩度踏入同一條河﹐因為河水已然向前流逝﹐「萬物皆流轉。」

第7封信你有多聰明

人生碰到的問題很多是跟聰明才智無關的﹐例如如何跟陌生人相處?如何規劃人生?這無法由誰來教會﹐需要靠自己不斷的摸索學習。

韓第視英國詩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為人生導師﹐尤其他碰上各種棘手的人生難題時﹐總是會依靠吉卜林所說的人生旅途上有六個隨伺在側的僕人-什麼﹑為什麼﹑在何時﹑怎麼做﹑在哪裡﹑是什麼人。

相較於六個僕人的開放性探索﹐教課書和谷歌擅長處理的封閉式學習-有人發問﹐便給答案。好比「如何從台北到維也納?」﹐谷歌可以提供數十種交通方式和價位選擇﹐但它沒辦法回答「為什麼要去維也納而非巴黎?」﹐這也是我們需要六個僕人的原因﹐韓第建議大家不妨先從這個問題練習起:「我今天為什麼要起床?」

學習是經由協助﹑平靜沉澱後理解的經驗﹐因此必須先體驗﹐再學習。試想一下幼兒如何學習﹐我們其實也一樣。

How To Make Infant Swim Lessons Less Intimidating圖片來源: https://www.sunsationalswimschool.com/

第14封信知足常樂

有一次財星雜誌的記者採訪時問他為何每年把大型演講次數限制在十場以內﹐「你不會禁不起(賺錢的)誘惑嗎?」韓第反問:「如果我不需要這麼多錢的話﹐多出來的錢要拿來做什麼?」記者思索後回答:「你可以蒐集東西。」

這個對話意外解答了韓第過去沒想通的「財富的作用」﹐他想起古羅馬的皇帝為了宣揚戰果﹐總會讓擄獲的敵軍將領連同搶奪而來的珠寶在首都大街上遊行﹐直到今日蒐集戰利品仍是人們用來展示成功的方式﹐但也因此讓他與妻子更堅定將知足常樂奉為人生信條。

韓第認為「知足常樂」和「多多益善」兩句口號較勁的結果﹐往往是後者獲勝﹐然而知足在於不對金錢或物質產生太大的慾求﹐如此才能擁有空出來的頭腦與雙手﹐並依此去從事其他美好的事情﹐例如發展興趣﹑無償志業﹑家人相處…在知足的狀態下﹐不因工作限縮人生﹐我們會真正的熱愛工作。

無償的志願工作帶來的滿足感遠高於賺錢養家的工作﹐這類的工作包括為了慈善或公益目的而做的工作﹐也包括在家裡做的事情。

圖片來源: https://monusco.unmissions.org/en/ultimate-guide-volunteering-abroad-and-volunteer-travel

第21封信別留下遺憾

最後一封信非常動人﹐韓第坦然與孫子們分享面對死亡的態度﹐寫道:「我們最後的相聚不會是悲傷的場合。我的一生漫長而美好﹐但所有的一切即使是好事﹐終究都會走到盡頭﹐如今我已疲累。」這段話每個人讀來感覺不同﹐但我感受到的是愛﹑誠實與奮鬥不懈的智慧﹐讓我聯想起之前推薦過的《成為更好的你》和《第二座山》﹐漫漫一生要留下來的到底是履歷表的成績﹐還是刻在墓誌銘上的別人對你懷念。

韓第以六個未能完成的心願當作給孫兒們的建議﹐若能仔細體會﹐將發現其中包含了的是與人連結/終生學習/自省利他/端正品格﹐都是非常寶貴的人生價值 :

  1. 精通一門外語﹐能夠與當地人交談並且了解他們。
  2. 熟練一種樂器﹐音樂和數學都是國際語言﹐學習音樂可以接觸到另外一個世界。
  3. 學會一種個人運動﹐就能持續終生。
  4. 別荒廢寫日記的習慣﹐才能明白自已﹑回顧﹑領悟並改進。
  5. 別忘了談戀愛﹐在為別人付出時﹐能得到更深的滿足感。
  6. 謹記亞里斯多德的美德﹐今日的雇主重視品格勝於技能﹐因為技能可以教﹐但品格卻必須一開始就具備。

相信自己﹐不要害怕犯錯﹐即使需要付出代價﹐仍然堅持說真話﹐別忘了俗話說:幸福(亞里斯多德眼中的幸福)就是有事可做﹑有所期盼﹑有人可以愛。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8349

人生 ‧ 工作的成果=思考方式 熱誠 ╳ 能力

最後我想以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先生的成功方程式做為結尾,因為兩位大師所講的其實有一個共通的核心,就是如何珍視有限的寶貴人生,以正面的心態去經營它,盡最大的力量使它豐美而富有意義。稻盛先生的成功方程式關鍵在於「思考方式」,思考方式除了正向思考外,還可能是負向,所以數值是從「正 100 分」到「負 100 分」,也就是說當我們思考方式是負面的,與其他兩項人生要素相乘,所得到的結果也會變成負值。                                                   

0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